每周評論

給媒體發新聞稿?

-最新更新日期格林尼治時間

相關標簽:報紙

在一個讓你的名字被稱為品牌的世界裏,
對一些公司來說,品牌反過來又意味著更好的市場份額
會想盡辦法讓別人注意到他們的名字。與
信息來源由開放接入的互聯網驅動,公司可以
定製新聞稿並不總是針對媒體。

在在線貿易新聞中,故事的高周轉率意味著,我們往往依賴於公司向我們提供他們的新聞和發展。這個有用的公共關係工具是我們了解並購、公司成果、新產品或專利的途徑。但是,如果一些公司突破了新聞稿協議的界限,發布的新聞稿中沒有任何新聞,或者(更糟糕的是)實際上是在譴責其他公司的新聞,會發生什麼呢?商業媒體的職責是報道出於公然的利己目的的新聞嗎?這個問題的答案乍一看似乎很明顯:隻要站在道德製高點上,不要在新聞發布會上做任何報道。然而,這類“他說她說”的話題很可能會在同一天出現在其他貿易網站上,從而使其在本周新聞中占據穩固地位。任何信息提供者都不想錯過機會——這就是新聞的本質。在所有形式的新聞報道中,這是一個反複出現的爭論。這就是美國網絡新聞最近播放趙承熙(4月16日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的槍手)發給他們的自製視頻令人毛骨悚然的原因,也是引發非常公開爭議的原因。雖然行業媒體不處理哀悼的家庭或未成年觀眾,但它處理好公司聲譽。食品工業是如此的科學驅動,它呈現了一個法律困境,許多行業沒有看到同樣的程度,專利糾紛導致一些食品製造商公開他們的醜事。這些通常涉及專利侵權指控的法律案件,對貿易新聞界構成了重大挑戰,如果搞錯了,就有可能招致自己的誹謗訴訟。由於訴訟程序正在進行,兩家公司的命運懸而未決,一旦雙方中的一方的新聞稿進入我們的收件箱,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危險的領域。每一方都不可避免地否認自己的不當行為,或反駁對方的聲明,這讓我們爭相為每一方的說法尋找真相和公正的表述。我們感覺自己就像網絡法庭案件中的法官。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公司在新聞稿中發表意義深遠的聲明的情況。如果我們發表這些聲明,我們可能會激起另一家公司的憤怒,開啟另一個虛擬的誹謗案件。新聞稿實際上是一種公共關係工具,讓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塑造信息,但互聯網的出現意味著這些聲明可以直接提供給讀者和利益相關者。作為記者,我們已經根據相關性、時效性和讀者的興趣做出了新聞判斷,並相應地給予各方發言或反駁的機會。 That is, as long as their rebuttal is relevant, timely and of interest to readers By and large, we can trust a press release if a company tells us it is merging with another or launching a new line of ingredients - although there is always scope to dig a little deeper and find new angles on the story. One of the first lessons in a child's life is not to accept candy from strangers. But where should我們劃清界限,不再信任?讀者,你可以在這裏幫助我們。食品行業的“他說她說”故事對你有用嗎?還是我們應該置之不理,讓利益相關方隨心所欲地接受片麵的“新聞稿”?Clarisse Douaud是美國營養成分網的記者,曾在加拿大、愛爾蘭、阿根廷和法國生活和工作。如果您想對這篇文章發表評論,請發送電子郵件至:clarisse.douaud@decisionnews.com

相關主題:市場編輯的博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