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上的耐霜小麥
負責為小麥提供耐寒性的基因,
給了植物育種者希望,由小麥霜凍造成的損害
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過去。
這個由美國和歐洲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旨在識別與小麥耐寒性相關的遺傳因素。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該雜誌3月刊上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在較溫和的溫度(12至15攝氏度,53至59華氏度)下,抗凍小麥品種比抗凍小麥品種的抗凍基因更容易激活。小麥被用來製作從麵包到意大利麵等多種食品,是全球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加利福尼亞大學對這些基因的鑒定可以讓植物育種家培育出更能抵禦低溫的小麥品種。“鑒於增加全球糧食產量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一點至關重要。”小麥育種家和遺傳學家豪爾赫·杜布考夫斯基教授說。科學家們使用了人工冷凍試驗,測定了最終的葉片數量和在增加日光條件下的開花反應,以分析植物對寒冷條件的抵抗力。他們確定了小麥5AL染色體在寒冷適應和抗凍性中起關鍵作用。它具有耐寒性和春化反應的主要基因。許多植物物種,包括小麥等冬季穀物,在開花前必須經曆一段漫長的寒冷期;這就是春化過程。這確保了生殖發育和種子生產發生在最佳的環境有利時間,通常是在冬季之後。然而,如果冬天或春天的溫度太低,小麥就會被凍住,作物就會受損。“到目前為止,很難開發出更耐寒的品種,因為小麥的耐寒性是一個複雜的性狀,由許多基因調節。”小麥育種家和遺傳學家Jorge Dubcovsky教授解釋道。此外,小麥品種對低溫的反應也不同。霜凍是小麥的主要經濟風險因素。冬季的低溫尤其具有破壞性,在生長進一步深入的春季,這種破壞性更大。盡管國際穀物理事會(IGC)最近預測2008/09年小麥豐收,但世界小麥儲備仍然很低。國際組織最近敦促農民增加小麥種植,以降低全球市場上的小麥價格。然而,生物燃料的蓬勃發展導致許多農民轉向種植玉米,小麥易受疾病和不利天氣條件的影響,這些因素導致近年來小麥種植放緩。研究可以改變種植者的生活,並可能解決小麥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