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自秘魯的可可中鎘含量高可能會影響巧克力的質量
這項由熱帶栽培研究所(ICT)、美國農業部(USDA)和佛羅裏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稱,這些發現對秘魯的可可出口構成了潛在威脅,並對巧克力質量構成了問題。
來自秘魯大多數主要種植區的豆類中的鎘(Cd)含量高於歐盟計劃於2019年1月1日生效的巧克力和可可產品最高限量(見事實欄),在某些情況下是其兩倍。
這項研究發表在該雜誌上全環境科學。
70個人工林分析
研究人員分析了秘魯三個主要種植區的可可葉和可可豆:北部(通貝斯、皮烏拉、卡哈馬卡和亞馬遜地區);中心(Huánuco和聖馬丁地區)和南部(朱寧和庫斯科)。
他們測量了70個種植了10到15年的可可種植園的葉子和豆子中的重金屬濃度,包括鎘、鉛、鉻、銅、錳、鎳、鐵和鋅。
研究人員使用了歐盟即將出台的關於可可固體含量超過50%(0.80毫克/公斤)的巧克力鎘限量規定,作為評估農場豆類和樹葉中鎘含量的參考。
研究結果:鎘水平令人擔憂
“總體而言,重金屬濃度低於臨界限值;然而,亞馬遜、皮烏拉和通貝斯地區種植的可可中含有高濃度的Cd,這是最令人擔憂的問題。”研究人員寫道。
在亞馬遜(0.97)、皮烏拉(1.55)和通貝斯(1.78)的可可豆中鎘濃度超過了0.80 mg/kg的閾值。
其他地區的可可豆中的鎘濃度較低,但除庫斯科以外的所有地區的可可豆鎘含量都高於0.20毫克/公斤,這是歐盟對可可固體含量低於30%的牛奶巧克力的進口限製。
ForestFinest谘詢公司的科學顧問Silke Elwers博士先前告訴本網站重金屬和真菌毒素等汙染物非常穩定,即使在可可烘焙或巧克力加工等熱加工過程中也無法去除。
歐盟將規管巧克力中的鎘含量
自2001年以來,歐盟已經設定了食品中鎘的最高水平。2014年,它更新了法規(歐洲共同體)第1881/2006號添加牛奶和黑巧克力的最大閾值。以前,它隻對某些肉類、蔬菜和海鮮有限製。
2019年1月1日起:
- 幹可可固體總量低於30%的牛奶巧克力中鎘的濕重不得超過0.10毫克/千克。
- 可可含量超過30%而低於50%的巧克力鎘含量不得超過0.30毫克/公斤。
- 超過50%的巧克力的閾值為0.80毫克/千克。
- 銷售給最終消費者的可可粉通常作為飲用巧克力,其含量限製為每公斤0.60毫克。
兒童食用的巧克力品種限製較低。
歐盟已經為鎘設定了每周可耐受攝入量(TWI)上限,即2.5微克/公斤體重,並表示歐洲消費者的飲食攝入量接近或超過了該限值。
歐盟委員會稱巧克力是有害的"人類接觸鎘的重要來源"此外還有海鮮、油籽和可食用內髒,並強調它是兒童鎘的主要膳食來源之一。
在美國,巧克力中的鎘含量沒有限值。然而,加州要求在每天單一產品鎘含量超過4.1毫克的產品上貼上警告標簽。埃爾沃斯博士說,某些巧克力很容易達到這一水平。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還為兒童食用的糖果鉛含量設定了0.1 ppm的指導限值。
可可樹的基因型
研究人員建議,種植園必須仔細考慮所使用的樹木類型/無性係的組合,因為一些組合會積累更高水平的鎘。
“擁有不同可可無性係的可可種植園在葉片和可可豆中顯示出不同的Cd積累。
“因此,篩選低鎘積累可可基因型,在輕度至中度鎘汙染的土壤上安全生產可可是很有希望的。”他們說。
秘魯的可可產量
- 種植麵積:10.7萬公頃。
- 產量:每年82,000公噸。
- 僅占世界可可產量的2%左右。
- 第二大有機可可生產國,僅次於多米尼加共和國。
- CCN-51是大多數秘魯可可種植園的主要基因型。
[資料來源:秘魯農業部/ Arévalo-Gardini等。]
研究人員發現,與單獨的CCN-51葉片和大豆相比,克隆CCN51和ICS95組合的葉片和大豆中的鎘含量更高。
然而,他們發現,當無性克隆CCN51、ICS95和ICS39組合在一起時,大豆和葉片的積累量較低。
“這意味著,更多無性係的組合可能會降低葉片中Cd的濃度,而砧木可能是防止Cd在嫩枝中積累的有效替代品。”他們說。
研究人員補充說,鋅可能對可可中的鎘積累有直接影響。
重金屬可以通過土壤質地、pH值水平和植物基因型等多種因素在植物體內積累。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積累被認為取決於植物種類。
之前的研究Bertoldi等人。表明拉丁美洲可可豆中的鉛和鎘含量高於西非的可可豆。
這一發現是在美國主要的巧克力公司我們而且德國因最終產品中含有致癌物而受到批評。瑪氏、好時等公司也是如此麵臨訴訟因為巧克力中含有鎘和鉛。
[背景閱讀…從源頭殺死:如何避免巧克力中的鎘和鉛]
來源:
全環境科學,卷605-606,2017年12月15日,P 792-800
“秘魯主要可可種植區的可可葉和可可豆中重金屬的積累”
作者:Enrique Arévalo-Gardini, Cesar O. Arévalo-Hernández, Virupax C. Baligar, Zhenli L. He
DOI: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7.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