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可以實現個性化”:byFlow認為3D打印技術開啟了食品的未來

由凱蒂歪斜的 聯係

-最新更新日期格林尼治時間

byFlow正與食品跨國公司合作,用其3D打印技術塑造食品的未來©byFlow
byFlow正與食品跨國公司合作,用其3D打印技術塑造食品的未來©byFlow
荷蘭3D打印專家byFlow相信,通過與食品工業跨國公司合作,他們開發的技術將有助於塑造食品的未來——毫不誇張地說。首席執行官妮娜·霍夫告訴FoodNavigator說,這種未來取決於個人。

byFlow成立於2015年,旨在開發3D打印技術“小巧、便攜、人人都可使用”。2016年,byFlow的第一台打印機Focus上市。

byflow2
byFlow的3D打印機©byFlow

本周,該公司在荷蘭Horecava貿易展上發布了最新的創新產品flow Studio,實現了讓3D打印更容易實現的雄心又一個裏程碑。

byFlow的首席執行官Nia Hoff在活動中向FoodNavigator解釋說,新平台是3D打印機之間更直觀的界麵,這意味著你不需要“技術上的”讓你的設計變得栩栩如生。

“byFlow Studio是一個在線平台,我們讓客戶訪問我們的設計師配方數據庫。它也是一個設計工具,允許您在兩次點擊內個性化您的設計。你可以上傳圖片、設計、圖紙、標誌、筆跡、簽名,任何你想看到變成現實的東西。它會被轉換成3D模型,通過wi-fi發送到你的打印機上。”

霍夫解釋說,byFlow相信這一發展將有助於3D打印的個性化,她說:是過去所缺乏的嗎”。

加快食品創新

byFlow4
主廚Hidde de Brabander是byFlow的形象大使,但該公司看到了餐廳領域之外的巨大潛力©byFlow

目前,byFlow的大部分客戶是餐廳、餐飲供應商、酒店和其他餐飲服務客戶。”我們相信,目前(3D打印)是餐飲服務部門的一種應用,它可以讓你的客人感到驚訝,並提供與其他餐廳完全不同的東西。”這位科技創新者說。

不過,她也見證了大型食品跨國公司研發部門的興趣大增,這些部門目前占集團客戶的30%左右。正是在這個領域,她看到了巨大的未來潛力。

對於這些客戶來說,3D打印可以顯著加快他們的創新過程。“食品跨國公司的研發設施……使用我們的打印機生產新產品。他們可以在幾分鍾內而不是幾周內就拿到食物,因為他們不需要塑造他們的食物。

“它加速了創新過程。對公司來說,看到產品的形狀——它們最終會是什麼樣子——是非常重要的,但形狀對於獲得正確的質地也很重要。有了3D打印機,他們不需要等待模具,可以立即打印出來,並有新產品。”

個性化營養的潛力

食品製造商感興趣的另一個領域是個性化營養的新興概念。在這方麵,霍夫認為3D打印可以幫助實現提供真正個性化的營養這一看似矛盾的目標。

“未來,我們希望更多地關注個性化食品。根據你的DNA開發食物。”她繼續說。“從DNA護照中,我們已經可以讀出什麼維生素和營養物質對你的身體有好處——你需要什麼。未來的3D打印技術可以幫助讀取你護照上的數據,並將其轉化為一頓飯。”

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問題是,這將如何在大眾市場發揮作用。byFlow有一些想法。

通過將個人DNA信息與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收集的健康和活動數據相結合,消費者將能夠建立一個個人檔案。“我們相信,未來在超市裏掃描這一信息,超市就會告訴你需要購買什麼食物。(或者)你可以掃描你的個人資料到一家餐館或一家為你送貨上門的公司,這些公司會為你製作適合你身體的食物。”

霍夫認為,為了實現這些發展的潛力,需要技術進步。“我們需要更大的技術,因為有很多菜可以做,也有很多選擇。我們相信3D技術能夠真正實現這種個性化。”

合作推動創新

byflow
紋理是目前市場上3D打印機麵臨的最大挑戰之一©byFlow

3D打印要想在食品領域實現其潛力,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工藝。

byFlow希望走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前沿。該公司已經開始著手解決3D打印機麵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紋理。

“目前,你必須吃一種泥狀食物,意大利麵麵團或餅幹麵團。我們已經可以帶來某種質地,但質地來自於食物。例如,當我們製作餅幹麵團時,我們烘烤它,你就會得到一個鬆脆的餅幹。當你打印巧克力時,它會變硬。

“我們(現在)已經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讓食物更有質感,但我們還需要與食品合作夥伴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把這項技術推向市場。”霍夫透露。

該公司的另一個創新領域是製造更大的機器,可以在更大的工業規模上使用。

與食品工業製造商的合作是byFlow研發計劃的核心優先事項。該公司在食品行業已經有了一些合作夥伴(Hoff隻能與荷蘭草藥和香料公司Verstegen合作,其他合作仍是機密)。

“我們與食品跨國公司或食品合作夥伴合作,為我們提供食品方麵的知識。食品配料公司,還有生產成品的公司。我們總是說我們在3D技術方麵很厲害,但我們對食物的了解不如那些每天與之打交道的公司多。我們需要從他們那裏獲得更多的知識,以生產未來可持續的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