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油別無選擇”:歐洲供應鏈專家呼籲歐盟實施“歧視性”政策

由珍珠Neo 聯係

-最新更新日期格林尼治時間

意大利一位供應鏈專家指責歐盟對棕櫚油的“歧視性”政策。©蓋蒂圖片社
意大利一位供應鏈專家指責歐盟對棕櫚油的“歧視性”政策。©蓋蒂圖片社

相關標簽:棕櫚油歐盟政策

意大利一位供應鏈專家指責歐盟對棕櫚油的“歧視性”政策,凸顯出在短期內不可能找到棕櫚油的替代品。

棕櫚油行業一直麵臨的問題已不是什麼秘密大量的壓力來自歐盟(EU)的大量產品政策這將以可持續發展的名義影響國際貿易。

馬來西亞和印尼等棕櫚油生產國一直在采取措施,改善歐盟特別指出的一些領域森林砍伐而且勞動力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跡象表明歐盟願意妥協或減輕對棕櫚油施加的壓力,包括對食品和飲料產品產生強烈影響的猖獗的“無棕櫚油”標簽運動。

在最近作為迪拜世博會一部分舉行的國際棕櫚油可持續發展辯論上,來自意大利的供應鏈專家皮埃特羅·帕格尼尼教授(Pietro Paganini)指責歐盟在針對棕櫚油的政策上存在“歧視性”,並試圖在沒有合適的替代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情況下切斷該行業。

“歐洲正在非常努力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並采取了非常積極的方法,但我們也需要看到這種方法的意想不到的後果。”帕格尼尼教授說。他還是專注於供應鏈可持續性的智庫“競爭力-政策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創始人。

”,我們可以看到,商品的價格和通貨膨脹的水平在歐洲非常高,它至少應考慮一些擬議的可持續性政策需要審核並給出一些理性的思考[是]歐盟目前的決策不是科學而是更多的情感性,他們從一個點需要拯救地球,但未能考慮地球上76億人生活的需要”。

根據帕格尼尼教授的說法,歐盟的綠色協議著眼於到205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是為了拯救環境,但它也需要記住,到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增加到100億人,這些人需要營養和能源來繼續生存。

“這不是按下電燈開關或打開投影儀就能獲得的能量,而是生活和生存所需的能量,簡單而簡單,獲得這些能量需要營養物質,如糖、蛋白質、脂肪等。”他說。

“所以當他們談到減少對棕櫚油的需求,一種可以提供人們所需能源的植物油,並在2030年之前逐步淘汰棕櫚油時,必須有其他地方可以引導這種需求,有足夠的供應來滿足這些需求,這種替代品必須有充足的供應,健康,可持續和負擔得起,就像棕櫚油所提供的那樣。

“那麼現在有這樣的替代方案嗎?”答案是否定的,目前沒有可靠的棕櫚油替代品,因為我們看到人們試圖轉向其他油,如油菜籽,但由於其自身的供應鏈問題,產量不夠,或向日葵,但這也需要土地,一年隻能收獲一次。

“技術可能會提供新的替代方案,但事實是,目前還沒有,所以這不是一個(科學上)可行的舉措。”

除了消費者的角度,帕格尼尼教授還對歐盟的行動對其貿易活動的影響表示擔憂。

“在綠色協議中,歐盟提出了很多東西,比如零砍伐政策,這將首先影響棕櫚油、可可、咖啡、木材、牛和衍生產品(皮革和巧克力);還有一個基準係統,根據森林砍伐情況將商品分為高風險或低風險。”他說。

“受該政策影響的6種產品中,除了一種以外,其餘都不是在歐盟生產的,這基本上意味著它對非歐盟產品提出了這些要求,否則這些產品將被禁止入境。

“但如果你想讓這些生產國變得更可持續,你不能告訴他們‘你們必須是可持續的,但你們的產品在我的國家不受歡迎(因為你們風險很高)’——這行不通,你需要允許甚至保證進入這些可持續產品,否則就是不公平競爭。

“‘無棕櫚油’標簽運動是對棕櫚油的歧視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人們為這種商品做了如此多的可持續發展工作時,這種標杆化也將對消費者產生非常負麵的影響——想象一下,他們去超市,看到來自‘黑色’標簽國家的產品,這會對他們的購買決定產生什麼影響?”

“在不給供應鏈參與者時間適應的情況下實施任何嚴格的限製,意味著這些參與者被排除在市場之外,那麼,在無法保證(歐盟)會購買它們的產品的情況下,生產國為什麼要投資於可持續性?”為什麼他們要賣給你(歐盟),他們還不如去其他需求更低的地方。”

事實上,馬來西亞等主要棕櫚油生產國已經開始這樣做了尋找替代市場向中東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出口棕櫚油。

“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不再有棕櫚油(流入歐盟),在沒有可靠的替代選擇的情況下,當地消費者對(油脂)的需求將如何滿足?”帕格尼尼教授強調。

綠色協議提議的“從農場到餐桌”項目還強調,必須關心和關注初級生產者(以確保他們的生計),必須保持食品的可負擔性,並促進公平貿易。必須記住,這些初級生產者中有許多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美洲等國家,如果像綠色協議所說的那樣,不讓任何人掉隊,他們也必須得到考慮。”

誰來支付?

更重要的是,帕格尼尼教授提醒與會代表,盡管可持續性是所有這些新政策的核心,但驅動因素仍需要是成本——歐盟需要考慮誰將為這些成本買單。

“如果我們隻看大公司,他們可能有,也可能沒有資源來實施所有這些新東西,但小公司呢?他們能負擔得起嗎?如果負擔不起,誰來買單?(如果可持續性是最重要的因素)那麼這不僅是產油國的問題,也是歐盟的問題。”他說。

“事實上,我懷疑大公司是否有能力或願意承擔所有這些經濟成本,而且應該指出的是,所有這些都是在歐盟物價飛漲的時候發生的,那麼,誰來買單呢?”是消費者首當其衝,還是政府為了可持續發展而提供補貼?

總而言之,他呼籲在製定和審查這些政策時運用理性、非歧視的經濟思維,以確保這些政策是明智的,能夠避免意想不到的後果。

他說:“首先,歐盟和生產國有必要在製定和實施這些政策時達成一項夥伴協議。你不能隻是告訴人們該做什麼,然後指望他們去做。這需要大家一起做。”帕格尼尼教授說。

“這同樣適用於基準測試,因為對某人進行基準測試並對其進行排名,但卻不讓他們參與到測試過程中是沒有意義的。管理這一切的立法也必須明確和公平,不能隔三補四。

“重要的是要記住,歐盟的大多數食品來自歐盟以外,大多數供應鏈並不短,因此,如果可持續發展是最終目標,合作是至關重要的。”

相關新聞